2009年9月29日 星期二

語言治療師

因為看到了病童的堅韌生命力,本來擔任小兒科護士的陳美慧,轉業成為語言治療師,協助失語、溝通障礙病患重拾溝通能力。十多年下來,這個工作的廣度與深度,都展現在她自信十足的笑容裡。
撰文:顏秀雯 「想找一個可以協助智障者的專業,」陳美慧道出她成為語言治療師的緣起。當時她一邊從事護理工作,一邊擔任智障者家長協會義工,打聽之下發現了語言治療的存在,毫不猶豫的投向了這份職業,希望能為語言障礙者盡一份力。  在當時,語言治療還是種罕見的職業,各種進修、學習資源都很缺乏,必須靠自己不斷摸索;而且多數醫院只編制一名語言治療師,必須單打獨鬥,「是比較lonely的,」陳美慧說,唯有藉著大量閱讀原文書籍、向指導老師請教,交叉驗證所學,並廣泛接觸不同案例,來深化自己的專業知識。對於一個剛上路的語言治療師,陳美慧發現最大的困難在於症狀表現的分析。「人是很精細、構造複雜的!」她說,縱使有原則、概念可依循,但個別差異還是很大,要如何抓住患者的需求,設計合適的治療計畫,成了最大的考驗。在健保開辦前,陳美慧嗅到兒童病患將會大幅增加,還涉獵了許多兒童心理、兒童發展歷程的相關知識。她認為要成為好的語言治療師,敏感度是不可或缺的,才能適時抓住進修的方向。另一方面,陳美慧認為與病人家屬的相處也是一種學習,是否能透過同理心瞭解家屬感受,達到溝通無障礙,也是語言治療師的責任,畢竟「家屬是會影響病人的」。陳美慧常在治療過程中與病患家屬結為朋友,「家人其實就是很好的助理」,如果能讓家屬配合在家進行治療工作,對病患助益更大。語言治療的路相當漫長,病人的進展是急不來的。說話不急不徐的陳美慧充分展現了語言治療師所需的耐心特質,雖然見到病患錯失治療時機時會感到沮喪,但十多年工作所累積的寶貴經驗以及與病患、家屬間難以言喻的情誼,是另一番更大的收穫。

語言治療師
【工作內容】:治療因先天或後天所造成的溝通障礙,包括聽力及語言能力,協助病患建構與外界的溝通模式,讓病患達到有效溝通的目的。必須針對病患差異性,設計不同治療計畫,及所運用的媒介,協助病患復健,恢復溝通能力。
【專業能力】:國內相關系所畢業,可直接從事語言治療工作。非相關科系者,須由醫療院所派送代訓,必須先經中華民國聽力語言學會審查大學所修相關學分20個,審查通過後方能派送代訓,受訓完畢後需參加學會筆試及術試,合格後發予證照。  
【學歷科系】:聽力語言復健系、溝通障礙相關科系,或醫學、護理、語言、特教、衛教科系。  【速配個性】:細心、耐心、審慎,個性需較獨立,能適應獨處的工作。  【無經驗者起薪】:大學畢,無經驗者約35000元左右......

1 則留言:

  1. 語言治療師似乎在台灣還不是一個相當熱門的行業,各種學習資源的匱乏,反映了語言治療師在很多醫院中是處於孤軍奮戰的,從這篇文章中也娓娓道出這名治療師對工作的熱誠,不僅是需要極大的耐心,跟家屬的關係也不容忽視,她說畢竟「家屬是會影響病人的」。在治療過程中與病患家屬結為朋友,她發現「家人其實就是很好的助理」,如果能讓家屬配合在家進行治療工作,對病患助益更大。或許這份工作不是一個可以賺大錢的工作,但是得到的卻是大大的成就感。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