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11日 星期二

Culture Differences in Thinking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hinking
人類智力活動的起源和組織
人類的成長過程中,是否受到不同的文化環境而造成不同的智力發展,成為當時很重要的議題。
Durkheim(1858-1917)
認為智力發展的基本過程不是精神的內在生活或自然發展的結果,他認為智力的發展起源於社會。
Pierre Janet(1859-1947)
也提出了記憶的複雜形式概念在空間、時間、數量也都不是歸類在內在的智力活動範圍。
在1920年爭辯的兩個議題
第一, 是否人類思維的內涵是源自於不同的文化,第二,是否人類基本的智力運轉表現在不同的文化上。
Lucien Levy-Bruhl (1857-1939)
影響了很多心理學家,他提出原始的思維,認為原始人的思維是prelogical(最先符合邏輯的)和鬆散的組織,
W.H.R Rivers (1864-1922)
提出在原始的文化,原始人的智力基本上等同於當代人的科技社會。他們的思考也是根據邏輯的定律。而思想基本的差異是在於外在世界進入不同的種類,而這是以往大家都習慣的世界。
格式塔學派Gestalt psychologists
Heinz Werner (1890-1964)
Gestalt psychologists
這些學者認為現代人和原始人是可以從思想的差異做辨別的。他推測不管是原始人、大人或小孩思維結構的相似性(structural similarity)他更進一步認為,這些族群的認知活動是無差別的,近乎是統一的。也有另一群的格式塔學得的心理學家認為智力的特性是在所有的文化中。They promoted the idea that principle of perception and thought such as closure or good form are universal categories of mind.

實際的田野考察
Lucien Lévy-Bruhl(1857-1939)
他在做田野調查時所蒐集的資料來自於,旅途中接觸到不同種類的人種。而對他來說,專業人種心理學的田野調查還是著重於在幼兒期,因為觀察人種的適當資料確實是不存在的。Vygotsky 的幫忙也讓我在俄國的鄉村進行科學性的實地考察。而在封建制度社會中,農夫平民仍然不識字他們仰賴著豐富的地主生活和封建的君主。而經濟是以生產棉花為主,而畜牧業是在吉爾吉斯鄰近的山區至烏茲別克,在宗教信仰上,依斯蘭教保守的理念也影響當地的人口數量,也影響到當時女人的的觀念以至於和社會脫節。
改革的變遷
經由這些改革,這些區域經歷了社經和文化的改變。這段期間我們觀察到了一開始的農業集體化和快速的社經改變,以及女性觀念的解放。為了做對比,我們觀察了居住在鄉村的文盲和一些有接觸現代社會經驗的人,加以做對比。
實驗對象分為五組:
(1.)居住在遙遠村莊的一群不識字並且沒有社會經驗
活動的女性。
(2.)一群非文盲並且自給自足的鄉下人
(3.)女性參加了短期幼教工作的課程,並非正式的學
習管道。
(4.)封建制度下的工人和年輕人參加短期課程其內容
回集體耕種。
(5.)女學生在學習兩三年後可以到老師學校,但是他
們的教育程度仍然還是很低
很明顯的只有後面三組有參予社會活動,集體的農耕會影響思考活動,我們可以觀察這些改變是經由文化和社會經濟的互相影響透過族群心靈的比較所產生的。
實驗過程:
基本的假設是使用一些技巧,利用人的認知反映在實驗上舉例來說:利用基本的視覺實驗顏色、形狀,進一步把注意力轉移到複雜的認知活動上,更進一步的反應在日常生活上。
對象為未受過教育的文盲,從不同的形狀來辨別不同的名字,例如圓圈代表盤子,正方形代表鏡子…。在我們一般人的認知範圍內,或許我們會覺得這些幾何圖形都很像,沒有太多個感覺或意義,但是對這群鄉下農夫未受過教育的文盲這來說,他們的認知不覺得這些圖形是相近的。每一個形狀都有一個特定的意義內含存在。
從這可以得知,我們無法再說認知能力是一個普遍的法則,像這種認知的分類反映在歷史的發展和傳達的方式。像是人可以感知到三百多個顏色,但是,爭正可以明明的顏色僅有16到20種。這意味著顏色的感知和分類是用不同顏色來命名嗎?意或者是不同的語言和實際的生活態度造成不同的改變和分類的。
我們要求受試者命名毛線的顏色,其中有一群是未受教育的女性,他們幾乎都善於編織也幾乎不了解顏色的名稱,他們大多利用周遭的環境來命名相似的顏色,例如:綠色就用不同的植物來命名,春天草的顏色,夏天桑葉的顏色,剛發芽的豆莢色,更明顯的是,如果叫他們把相近的顏色放在一起,他們就拒絕了,因為他們認為每一個顏色都有特定的意義,反之,另一組受試者可以把相似的顏色放在一起,從這裡可以得知,另一組是可以利用一個歸類的方式,來分為主、次的分類。明顯來說受教育程度的差異,絕對是影響認知的主要關鍵之一。
Vygostky看法
Vygostky認為不同年齡層的孩子在分種類時會有不同的差異,早期兒童的發展絕對不是利用文字來加以分類,他們在分類上沒有邏輯的準則,他們感知的物體都是獨立分開的。而下個階段,孩子開始比較物體的顏色、形狀和大小,但是在互相比較之時,孩子就喪失挑選的能力。當個體無法合併成一個總概念時,每一個類別都有各自的概念,可以比喻為刀子切麵包,麵包放在盤子上,譬喻為一個以meal為中心點,周圍圍繞著桌椅,是有一個延展性的概念,這種分類方法,不是利用字來做延伸,是取決於功能的圖像認知或現實生活的記憶。Vygostky發現物種的分類是在國小的階段,國小到青春期的小孩不再概括即時的印象,他們的分類是經由不同種類的特性來辨別物體。
種類的思考
利用抽象的概念分配不同的種類,青少年發展出階層性的概念,舉例來說:玫瑰是一種花、花是一種植物、植物是有機生物,一旦人有思想的傳遞,他最主要是著重在種類的思考,它並不只是反映個人的生活經驗,而是社會可以藉由語言的系統做傳達。
然而目前發們趨向於處理實際的組成物,而不是理論性的東西,結果每個主題組成的成分都是依靠特定的圖像來加以組合。
一個三十歲文盲住在遠離市區的一個農夫,他說鐵鎚、鋸子、斧頭都有不同的用途,如果要鋸東西就要用鋸子,如果要把東西分開就要用斧頭,我們可以得知他們對種類的分法較缺乏的。受過教育的人,我們可以簡單的用使用工具這個抽象概念來做一個統整。
在文盲和未受教育的人中,現實生活是控制歸類法最最主要的因素,這群受試者他們的活動仍為實際的勞動者,但是他們可以參加依些學校課程或短期的課程訓練,融入現實和理論的形式。
另一個例子,如果受過教育的受試者,將玻璃、平底深鍋,眼鏡和瓶子歸類,他會會以玻璃為一個主概念,也就是視為一個共同的概念,但是但是平底深鍋是金屬性的。相同的,駱駝、綿羊、馬、和馬車、前三者可以用動物一詞蓋括,明顯得知馬車不屬於此類。
從上述可知,教育程度越高的人越可以使用抽象的概念,例如像動物、工具、容器。而對於文盲者來說,每個字都有不同的功能。叫無法用種類歸納法則。
總之,一旦受教育便會利用大量的歸類法來表達真實世界的想法。
抽象和概化的過程中並非和社會經濟文化無關,是經由文化環境所產生的。當人們要有抽象的思考過程,那必是經由複雜的邏輯思考,如果人類定義字是由實際的體驗,有可能是在一個已知的前提下,在一個邏輯思考下的實際體驗。

2010年5月4日 星期二

語言治療與音樂治療

中文摘要:本文嘗試探討語言治療與音樂治療之間的關係。語言治療在本文中泛指 一切聽語障礙的治療。在引言之後先就語言與音樂的起源、結構、功用、生物基礎等觀點討論兩者的異同,然後申論這兩種能力實為人 性的基柱,所以在醫學倫理學中應該作為詮釋生命的基本考量。在臨床上語言治療與音樂治療不論就治療對像、一般或特定治療目標 而言,都有頗多可以互通之處。本文進一步從符號結構、心理認知、和社會互動的觀點闡述兩者共通的理論原則,然後再重點式地探討當 中所牽涉的生物神經認知機制,其中所涵蓋者包括「神經細胞聚集理論」和「剎那演生理論」等,最後更以實際病例之試析印證這些理論 。結論中提倡雙方相關人員宜積極合作,從事理論研究和臨床工作,以期拓展新知,嘉惠病患。(關鍵詞:語言治療、音樂治療 、神經科學、神經語言學、認知、人性、醫學倫理學、復健醫學、語言、音樂、神經細胞聚集理論、剎那演生理論)

界定人類語言之基本考量
為了定義人類的語言,Hocket & Altman (1968)、McNeil (1970)、Demers (1988)等列出十餘項考量標準,用以凸顯人類語言有別於動物溝通系統的特性 。借用這些考量標準來比較語言與音樂在本質上之異同,我們將不難發現其實兩者間或有異,然而在本質上卻有頗多共通之處 ,這也提供了語言治療與音樂治療在臨床上可以互通的初步思考動機。

1. 通訊頻道

生物界的通訊頻道有利用聽覺、視覺、嗅覺、觸覺、味覺、電流等不一而足4。恰巧人類的語言與音樂用的都是聽覺系統,在發聲上也都相當倚重發 聲管內的發聲器官。近代科學發達以後,語言發音已有合成語音、擴音器等輔助器材,音樂則在樂器上更已經超越了原始器官而有各式 各樣的樂器,但是在演奏器樂時其音樂性的詮釋仍然保留了原始發聲器官的遺跡。

2. 傳播方向與音源回溯

語言與音樂同屬聲響訊號,而聲響訊號在同質的媒介中基本上都是向各方同時等量擴散傳播,因此訊號接收者也可以藉此回溯音源。

3. 訊號衰逝

若就頻譜圖的判讀而言,語音、聲樂、器樂都顯示頻高、共振峰、音長、強弱等重要指標。聲響訊號衰逝極為快速,若非經由文字 、樂譜、錄音儀器設備等予以存留則基本上是極為短暫的訊號。

4. 獨立明顯的單位元素

雖然在物理現象上要在連續不斷的訊號中客觀地切割語言與音樂的單位元素不無爭議,但是這些單位元素或者不斷重複出現 ,或者顯然單獨出現,也是不爭的事實,如鋼琴等固定調音的樂器具備獨立的單位元素更是明顯。

5. 時空超越性

語言與音樂的指涉對象與動物的溝通系統不同,不限於現時現地(nunc et hoc),兩者同樣是人類超越時空的抽像符號運作。宗教信仰是人類認知活動 超時空的自然結果,而在宗教活動中語言與音樂經常是並用的。

6. 語意指涉

語言與音樂的聲響訊號基本上都有語意指涉,都可以描述世上的事物或事件,但是音樂的語意指涉有相當的選擇性,有所侷限 ,遠不如語言來得廣泛全面,能讓人無所不談。至於語意的清晰度方面,語言也較音樂擁有較高的群體共識。這與人類選擇用語言而不用音樂 做為基本的溝通工具有密切的循環因果關係。

7. 符號與意義間之非必然連結

人類思惟相當倚重符號,因而在心靈中,符號幾乎完全取代了其所指稱的實體。固然在記號學上,符號與意義之間的連結若越緊密 ,則越表示符號選擇得恰當,但是真正抽像思考的威力在於符號與意義間之非必然連結,這一點在越高等的抽像思考越是明顯 。在早期語言學理論中,囿於千百年來根深蒂固的「名實論」的誤導而曾經有所謂的「語音象徵說(Sound Symbolism)」認為某一類的音大都代表某一類的意思,這種現象在「狀聲詞(onomatopoeia)」尤為常見,但是在整體語言中終究屬少數,不足以也更不應當類化為 人類整體語言符號運作的全面通則。在音樂上情形大致相同,不過人類對於某種聲音會起某種自然的生理及心理反應,屬於 「心理物理學(Psychophysics)」以及「聲響心理學(Psychoacoustics)」的研究範圍,音樂符號系統在此層面的運用在比重上多於語言 。但是就較高的層面而言,符號與意義之間的連結仍舊是非必然的,例如搖滾樂可以被斥為腐蝕人心的靡靡之音,也可以在先進的教會中 用為聖樂,原因就在於音樂的符號與意義之間的連結並非必然的。

8. 虛偽訊息

語言容許人類言不及義,空有言語行為而無訊息傳遞,甚至說謊,語意背乎心意。任何不包含此功能的語言,恐怕遲早必將引起大恐慌 。德國劇作家Christian Bock(1906-1975)在二次大戰後所寫的廣播劇「Das sonderbare Telefon《奇妙的電話》」中一具只傳真話的電話引起安寧小鎮的大恐慌即屬此 例5。標題音樂的意義指涉較明確,形式音樂的訊息內涵則回返於音符和樂 曲結構的本身,訊息內涵空洞的音樂由於音樂一般相當強調欣賞價值,既無內涵便無法令人欣賞,因此難以流行或傳世。音樂在政治以及軍 事上被誤用濫用的情形差可比擬語言的說謊行為。

9. 各層分離系統

語言若分為語音、構詞、句法、章法、語意等層面,則各層面也都自有法則,可以並行不悖。音樂的音符、節奏、樂句、樂章 、曲風等也都各有法則,自成體系。

10. 開放性符號系統

語言與音樂都同樣利用有限的符號做無限的組合,表達無限的新意。人類語言的音素雖然依語言不同而多寡有別,但是大致不過在十餘至 百餘之間(Trubetzkoy、1939; Maddieson、1984),而其組合卻可以讓人言及天文地理,談心論性。東方五音音階也不過 才宮、商、角、子、羽五音,明朝鄭恭王世子朱載堉和德國巴哈的十二平均律中基本音也不過才十二個半音,結果都可以組成無限悠揚的樂曲 ,初聞者也經常可以大致領會其曲意。也只有開放性的符號系統才可能有如此無限的生產力和創造力。

11. 反身性

人類可以用語言來討論語言,此時所用的語言稱為形上語,如語言學家所使用的術語即屬形上語。形上語還可以有其形上語 ,理論上雖可無限循環,但是實際上只循環一兩次而已。音樂學家討論音樂時無法只用音樂,還是得借助於語言 ,所以就符號系統的特性而言,音樂並不像語言有濃厚的反身性。若考慮由主題轉為變奏,或改編前人樂曲都不應該算真有反身性。

12. 收發互通

訊號發送者可同時兼為訊號接收者。機器通訊大都不具此功能,而生物體則或多或少具此功能,否則有違溝通的本意 。理論上雖然兩者可以互通,但是實際上人類扮演聽話者的機會通常都多於說話者,在音樂方面差距更大,音樂欣賞家的數目遠多於演奏家。

13. 自我監控

訊號發送者在傳送訊號的同時也執行自我監控。常人都有此功能,受酒精等藥物影響時監控功能降低。同屬接收型的障礙 ,在失語症則病患自己不知所云,在「失樂症(amusia) 」 則不知所唱或所奏。

14. 專職器官

人類的聽覺發聲系統在生物界中是相當進化的,語言與音樂共用聽覺系統,由外耳、中耳、內耳、聽神經、腦幹、至皮質下組織仍無明顯功能 區分,直到新皮質部分才有左右半腦的功能特化,對大部分的人而言,左半腦較善於處理語言,右半腦則較擅長處理音樂 ,然而分析音樂時左半腦仍然優於右半腦。發聲管及其所屬的器官如喉頭、聲帶、舌頭、牙齒等亦為語言與音樂所共用的原始發聲器官 。其他如視覺系統共用於讀書和看譜,上肢共用於書寫和演奏等,在在說明語言與音樂的專職器官頗多是共用的。

15. 傳承習得

低等動物的本能後天學習的成分不大,人類的語言則有賴先天的生物基礎配合後天的學習環境,尤其在發展的早期若無適當的模範 ,則發展學習都有障礙。音樂的習得情況與語言類似,超過關鍵期則事倍功半。美國費城Glenn Doman一派的音樂教育家提倡「Every Child can become a genius」的口號,認為只要適時加以教導,人人都有音樂天份。

16. 習得潛能

原則上任何常人,在適當的時間範圍內,都有可能學習人類的任何語言,因此人類經常也有操雙語及多語者。東方的音樂家詮釋西方的經典樂 曲絲毫不比西方的音樂家遜色,主要仍得歸因於生物遺傳上的習得潛能。

http://www.ling.fju.edu.tw/Chao%20Yuan%20Ren/therapy.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