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11日 星期二

Culture Differences in Thinking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hinking
人類智力活動的起源和組織
人類的成長過程中,是否受到不同的文化環境而造成不同的智力發展,成為當時很重要的議題。
Durkheim(1858-1917)
認為智力發展的基本過程不是精神的內在生活或自然發展的結果,他認為智力的發展起源於社會。
Pierre Janet(1859-1947)
也提出了記憶的複雜形式概念在空間、時間、數量也都不是歸類在內在的智力活動範圍。
在1920年爭辯的兩個議題
第一, 是否人類思維的內涵是源自於不同的文化,第二,是否人類基本的智力運轉表現在不同的文化上。
Lucien Levy-Bruhl (1857-1939)
影響了很多心理學家,他提出原始的思維,認為原始人的思維是prelogical(最先符合邏輯的)和鬆散的組織,
W.H.R Rivers (1864-1922)
提出在原始的文化,原始人的智力基本上等同於當代人的科技社會。他們的思考也是根據邏輯的定律。而思想基本的差異是在於外在世界進入不同的種類,而這是以往大家都習慣的世界。
格式塔學派Gestalt psychologists
Heinz Werner (1890-1964)
Gestalt psychologists
這些學者認為現代人和原始人是可以從思想的差異做辨別的。他推測不管是原始人、大人或小孩思維結構的相似性(structural similarity)他更進一步認為,這些族群的認知活動是無差別的,近乎是統一的。也有另一群的格式塔學得的心理學家認為智力的特性是在所有的文化中。They promoted the idea that principle of perception and thought such as closure or good form are universal categories of mind.

實際的田野考察
Lucien Lévy-Bruhl(1857-1939)
他在做田野調查時所蒐集的資料來自於,旅途中接觸到不同種類的人種。而對他來說,專業人種心理學的田野調查還是著重於在幼兒期,因為觀察人種的適當資料確實是不存在的。Vygotsky 的幫忙也讓我在俄國的鄉村進行科學性的實地考察。而在封建制度社會中,農夫平民仍然不識字他們仰賴著豐富的地主生活和封建的君主。而經濟是以生產棉花為主,而畜牧業是在吉爾吉斯鄰近的山區至烏茲別克,在宗教信仰上,依斯蘭教保守的理念也影響當地的人口數量,也影響到當時女人的的觀念以至於和社會脫節。
改革的變遷
經由這些改革,這些區域經歷了社經和文化的改變。這段期間我們觀察到了一開始的農業集體化和快速的社經改變,以及女性觀念的解放。為了做對比,我們觀察了居住在鄉村的文盲和一些有接觸現代社會經驗的人,加以做對比。
實驗對象分為五組:
(1.)居住在遙遠村莊的一群不識字並且沒有社會經驗
活動的女性。
(2.)一群非文盲並且自給自足的鄉下人
(3.)女性參加了短期幼教工作的課程,並非正式的學
習管道。
(4.)封建制度下的工人和年輕人參加短期課程其內容
回集體耕種。
(5.)女學生在學習兩三年後可以到老師學校,但是他
們的教育程度仍然還是很低
很明顯的只有後面三組有參予社會活動,集體的農耕會影響思考活動,我們可以觀察這些改變是經由文化和社會經濟的互相影響透過族群心靈的比較所產生的。
實驗過程:
基本的假設是使用一些技巧,利用人的認知反映在實驗上舉例來說:利用基本的視覺實驗顏色、形狀,進一步把注意力轉移到複雜的認知活動上,更進一步的反應在日常生活上。
對象為未受過教育的文盲,從不同的形狀來辨別不同的名字,例如圓圈代表盤子,正方形代表鏡子…。在我們一般人的認知範圍內,或許我們會覺得這些幾何圖形都很像,沒有太多個感覺或意義,但是對這群鄉下農夫未受過教育的文盲這來說,他們的認知不覺得這些圖形是相近的。每一個形狀都有一個特定的意義內含存在。
從這可以得知,我們無法再說認知能力是一個普遍的法則,像這種認知的分類反映在歷史的發展和傳達的方式。像是人可以感知到三百多個顏色,但是,爭正可以明明的顏色僅有16到20種。這意味著顏色的感知和分類是用不同顏色來命名嗎?意或者是不同的語言和實際的生活態度造成不同的改變和分類的。
我們要求受試者命名毛線的顏色,其中有一群是未受教育的女性,他們幾乎都善於編織也幾乎不了解顏色的名稱,他們大多利用周遭的環境來命名相似的顏色,例如:綠色就用不同的植物來命名,春天草的顏色,夏天桑葉的顏色,剛發芽的豆莢色,更明顯的是,如果叫他們把相近的顏色放在一起,他們就拒絕了,因為他們認為每一個顏色都有特定的意義,反之,另一組受試者可以把相似的顏色放在一起,從這裡可以得知,另一組是可以利用一個歸類的方式,來分為主、次的分類。明顯來說受教育程度的差異,絕對是影響認知的主要關鍵之一。
Vygostky看法
Vygostky認為不同年齡層的孩子在分種類時會有不同的差異,早期兒童的發展絕對不是利用文字來加以分類,他們在分類上沒有邏輯的準則,他們感知的物體都是獨立分開的。而下個階段,孩子開始比較物體的顏色、形狀和大小,但是在互相比較之時,孩子就喪失挑選的能力。當個體無法合併成一個總概念時,每一個類別都有各自的概念,可以比喻為刀子切麵包,麵包放在盤子上,譬喻為一個以meal為中心點,周圍圍繞著桌椅,是有一個延展性的概念,這種分類方法,不是利用字來做延伸,是取決於功能的圖像認知或現實生活的記憶。Vygostky發現物種的分類是在國小的階段,國小到青春期的小孩不再概括即時的印象,他們的分類是經由不同種類的特性來辨別物體。
種類的思考
利用抽象的概念分配不同的種類,青少年發展出階層性的概念,舉例來說:玫瑰是一種花、花是一種植物、植物是有機生物,一旦人有思想的傳遞,他最主要是著重在種類的思考,它並不只是反映個人的生活經驗,而是社會可以藉由語言的系統做傳達。
然而目前發們趨向於處理實際的組成物,而不是理論性的東西,結果每個主題組成的成分都是依靠特定的圖像來加以組合。
一個三十歲文盲住在遠離市區的一個農夫,他說鐵鎚、鋸子、斧頭都有不同的用途,如果要鋸東西就要用鋸子,如果要把東西分開就要用斧頭,我們可以得知他們對種類的分法較缺乏的。受過教育的人,我們可以簡單的用使用工具這個抽象概念來做一個統整。
在文盲和未受教育的人中,現實生活是控制歸類法最最主要的因素,這群受試者他們的活動仍為實際的勞動者,但是他們可以參加依些學校課程或短期的課程訓練,融入現實和理論的形式。
另一個例子,如果受過教育的受試者,將玻璃、平底深鍋,眼鏡和瓶子歸類,他會會以玻璃為一個主概念,也就是視為一個共同的概念,但是但是平底深鍋是金屬性的。相同的,駱駝、綿羊、馬、和馬車、前三者可以用動物一詞蓋括,明顯得知馬車不屬於此類。
從上述可知,教育程度越高的人越可以使用抽象的概念,例如像動物、工具、容器。而對於文盲者來說,每個字都有不同的功能。叫無法用種類歸納法則。
總之,一旦受教育便會利用大量的歸類法來表達真實世界的想法。
抽象和概化的過程中並非和社會經濟文化無關,是經由文化環境所產生的。當人們要有抽象的思考過程,那必是經由複雜的邏輯思考,如果人類定義字是由實際的體驗,有可能是在一個已知的前提下,在一個邏輯思考下的實際體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